
4.2Mpa管网七氟丙烷
产品介绍
七氟丙烷(HFC-227ea、FM-200)是无色、无味、不导电、无二次污染的气体,具有清洁、低毒、电绝缘性好,灭火效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它对臭氧层无破坏,在大气中的残留时间比较短,其环保性能明显优于卤代烷,是目前为止研究开发比较成功的一种洁净气体灭火剂,被认为是替代卤代烷1301、1211的***理想的产品之一。
性能特点
出于保护大气臭氧层的目的,七氟丙烷自支灭火系统作为卤代烷灭火剂替代物之一的七氟丙烷(分子式为CF3CHFCF3)灭火剂,其灭火机理是化学及物理灭火。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根据灭火系统有无灭火剂释放管路可分为有管网系统和无管网灭火系统。七氟丙烷无管网灭火系统,是一种预制灭火系统,一般情况下它是一种将火灾探测器、报警控制装置和灭火装置组合在一起的小型、轻便的自动灭火系统。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为全淹没灭火系统。
七氟丙烷灭火剂具有以下特点:
1、4.2MPa管网七氟丙烷灭火剂为无色无味气体,不含溴和卤元素,对臭氧层的耗损潜能值(0DP)为0,符合环保要求;
2、4.2MPa管网七氟丙烷灭火剂是新型******低毒的灭火剂,其灭火浓度低,钢瓶使用量少,占据空间小;
3、4.2MPa管网七氟丙烷灭火剂为不导电介质,且不含水性物质,不会对电器,磁带资料等造成损害,且不污染保护对象;
4、4.2MPa管网七氟丙烷灭火剂的GWP(温室效应潜能值)≈0;
5、4.2MPa管网七氟丙烷灭火剂在大气中寿命很短,其ALT=31;
6、4.2MPa管网七氟丙烷灭火剂的N0AEL值适中,可用于有区域的保护;
总之,七氟丙烷灭火剂是一种洁净气体灭火剂;可作为卤代烷灭火剂的替代产品。
工作原理
有管网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
基本原理及灭火方式(右图):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装置原理图参见下图。根据规范要求及用户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全淹没的单元独立系统和组合分配系统两种组成方式。所谓单元独立系统是指由一套灭火剂储存装置对应一套管网系统,保护一个防护区域的构成形式。所谓组合分配系统是指由一套公共的灭火剂储存装置对应几套管网系统,保护两个或两个以上防护区域的构成形式。
控制方式:
本系统主要有自动、手动、机械应急手动和紧急启动/停止四种控制方式,控制过程参见控制流程(下图)。
(1)自动控制方式:本灭火控制器配有感烟火灾探测器和定温式感温火灾探测器。控制器上有控制方式选择锁,当将其置于“自动”位置时,灭火控制器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当只有一种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时,控制器即发出火警声光信号,通知有异常情况发生,而不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如确需启动灭火装置灭火时,可按下“紧急启动按钮”,即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当两种探测器同时发出火灾信号时,控制器发出火灾声、光信号,通知有火灾发生,有关人员应撤离现场,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风机、防火阀等联动设备,经过一段时间延时后,即发出灭火指令,打开电磁阀,启动气体打开容器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如在报警过程中发现不需要启动灭火装置,可按下保护区外的或控制操作面板上的“紧急停止按扭”,即可终止控制灭火指令的发生,不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2)手动控制方式:将控制器上的控制方式选择锁置于“手动”位置时,灭火控制器处于手动控制 状态。这时,当火灾探测器发出火警信号时,控制器即发出火灾声、光报警信号,而不启动灭火装置,需经人员观察,确认火灾已发生时,可按下保护区外或控制器操作面板上的“紧急启动按钮”,即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但报警信号仍存在。 无论装置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按下任何紧急启动按扭,都可启动灭火装置,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同时控制器立即进入灭火报警状态。
(3)应急机械启动工作方式:用于控制器失效时,当职守人员判断为火灾时,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确定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后,方可按以下步骤实施应急机械启动;①手动关闭联动设备并切断电源。②打开对应保护区选择阀。③成组或逐个打开对应保护区储瓶组上的容器阀,即刻实施灭火。
(4)紧急启动/停止工作方式:用于紧急状态。情况一,当职守人员发现火情而时气体灭火控制器未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时,应立即通知现场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在确定所有人员撤离现场后,方可按下紧急启动/停止按钮,系统立即实施灭火操作;情况二,当气体灭火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时并正处于延时阶段时,如发现为无报火警时可立即按下紧急启动/停止按钮,系统将停止实施灭火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 | QMQ4.2/90 | QMQ4.2/120 | QMQ4.2/150 |
公称工作压力(MPa) | 4.2 | 4.2 | 4.2 |
******工作压力(MPa) | 5.3 | 5.3 | 5.3 |
喷射时间(s) | ≤10 | ≤10 | ≤10 |
充装密度(Kg/m3) | 950 | 950 | 950 |
储存容器容积(L) | 90 | 120 | 150 |
工作温度范围 | 0℃~50℃ | 0℃~50℃ | 0℃~50℃ |
喷嘴公称工作压力(MPa) | 1 | 1 | 1 |
单个喷嘴的保护半径(m) | ≤5(一般情况) | ≤5(一般情况) | ≤5(一般情况) |
喷嘴的保护高度(m) | 0.3—5 | 0.3—5 | 0.3—5 |
系统启动方式 | 自动、手动、应急操作 | 自动、手动、应急操作 | 自动、手动、应急操作 |
系统灭火技术方式 | 全淹没 | 全淹没 | 全淹没 |
系统启动电源 | DC24V,1A | DC24V,1A | DC24V,1A |
******泄放装置动作压(MPa) | 6.6 | 6.6 | 6.6 |
系统延时启动时间(s) | 0~30 | 0~30 | 0~30 |
4.2MPa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参数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防护区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应按下式计算:
![]() |
||
式中 |
![]() |
—— 灭火设计用量或惰化设计用量(kg); |
![]() |
—— 灭火设计浓度或惰化设计浓度(%); | |
![]() |
—— 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环境温度下的比容(m3/kg); | |
![]() |
—— 防护区的净容积(m3); | |
![]() |
—— 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取值。 |
2、图书、档案、票据和文物资料库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10%。
3、油浸变压器室、带油开关的配电室和自备发电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9%。
4、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灭火设计浓度宜采用8%。
5、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
6、在通讯机房和电子计算机房等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8s;在其它防护区,设计喷放时间不应大于10s。
7、4.2MPa管网七氟丙烷灭火浓度 表A-1
可燃物 |
灭火浓度(%) |
可燃物 |
灭火浓度(%) |
甲烷 |
6.2 |
异丙醇 |
7.3 |
乙烷 |
7.5 |
丁醇 |
7.1 |
丙烷 |
6.3 |
甲乙酮 |
6.7 |
庚烷 |
5.8 |
甲基异丁酮 |
6.6 |
正庚烷 |
6.5 |
丙酮 |
6.5 |
硝基甲烷 |
10.1 |
环戊酮 |
6.7 |
甲苯 |
5.1 |
四氢呋喃 |
7.2 |
二甲苯 |
5.3 |
吗啉 |
7.3 |
乙腈 |
3.7 |
汽油(无铅7.8%乙醇) |
6.5 |
乙基醋酸脂 |
5.6 |
航空燃料汽油 |
6.7 |
丁基醋酸脂 |
6.6 |
2号柴油 |
6.7 |
甲醇 |
9.9 |
喷气式发动机燃料(-4) |
6.6 |
乙醇 |
7.6 |
喷气式发动机燃料(-5) |
6.6 |
乙二醇 |
7.8 |
变压器油 |
6.9 |
8、4.2MPa管网七氟丙烷惰化浓度 表A-2
可燃物 |
惰化浓度(%) |
甲烷 |
8.0 |
二氯甲烷 |
3.5 |
1.1-二氟乙烷 |
8.6 |
1-氯-1.1-二氟乙烷 |
2.6 |
丙烷 |
11.6 |
1-丁烷 |
11.3 |
戊烷 |
11.6 |
乙烯氧化物 |
13.6 |
|
版权所有:山西华铖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3734016675 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阳光雅筑B座702 备案号:晋ICP备19007281号 技术支持 :龙采科技(山西)有限公司---百度山西地区营销服务中心 (山西网站建设 山西百度推广) |
![]() |